书法家赵永争 官方网站

+收藏:http://zhaoyongzheng.orgcc.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赵永争动态 正文内容
泉清:“花心书法家”的艺术人生
2015-12-11    浏览(2137)    作者:子 君    来源:书法家赵永争 官方网站

    他的名字叫赵永争,泉清是他的笔名,寓意艺术生命犹如汩汩流淌的山泉,绵延不竭清澈洁净。

    他在大学学的是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毕业后也一直从事与汉语言文字有关的工作,无论是在学校教书育人,还是在社会上做职业书法家。出于对文字寓意的清醒和敏感,他不直接采用名词清泉,而是撷取使动用法——泉清,使艺术之泉既历久又弥清。他知道保持艺术生命的恒久和清澈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不断地努力,永久地奋争。或许是觉得自己的本名过于严肃和沉重,他曾经给自己取过好几个笔名、别名和号,像乡村野夫、半空、文翎、甬正、四雅斋主人等。在这些名字中,卸去了一些沉重,增添了些许文雅,当然父辈在名字中寄予的励志心愿还是比较完好地保存着。从这些名字也可以隐隐约约地感受到,他是一位深受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熏染的典型的中国式文人墨客。

    河南周口,是他的故乡。这里曾经养育过伏羲和老子这样的伟大人物,孕育过《易经》和《道德经》这样的中华文化伟大经典。另外在周口市的不远处,还挖掘出举世瞩目的殷墟文化和仰韶文化的遗址。由此可见,他所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水土,该是多么的丰厚和肥沃啊!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相信著名实力派书法家泉清的出现,绝不是偶然间突如其来的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他是上苍的馈赠、造化的恩赐,也是源于那一片丰沃水土的长期孕育和精心培养。甚至可以说,这样的孕育在他还没有降生到这个世界以前就已经开始了。

    在《赵永争书法展作品集》中,泉清简短地回顾了一下自己的艺术人生。他在《我的书法之路》一文中写道:“有人说搞艺术要有天赋,我相信。从我记事起,就常常向我哥哥要粉笔写‘字’,当我哥哥说那不是字时,我就恳请哥哥教我识字,再把哥哥教的字穿插在那些‘字’中间天天写……我爸爸是个老木工,家里穷上不起学,念过几天夜校认得几个字,但他天资聪明,临写临画能力特别强,他刻在家具上的文饰花卉都栩栩如生。我上小学一二年级时自带的小板凳上我的名字就是爸爸写的,现在想来那‘赵永争’三个字还历历在目,是颜体楷书,端庄敦厚,古朴凝重,着实让我仰慕许多年……”泉清在接受采访时回忆,他小时候对“字”和“写字”的渴求和嗜好,就像高尔基所描写的那样:“我扑在书本上,犹如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喜好看字和写字,似乎是他与生俱来的本能和天性,而且,自从上了小学以后,他的字一直是班上最好的,总是得到他所敬佩的书法老师的赞赏和表扬。

    这样的天赋着实令人羡慕。可是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面对人生旅途的雪雨风霜,能够保持自己的天性不被扭曲,天赋不被埋没,自始至终地坚守自己的天赋使命呢?对此,泉清也是颇有感慨。他在总结“从事书法艺术最重要的条件”时,着重提到了两点:一是天赋,二是恒心。确实,从事书法艺术,光有天赋还不够,还要有对天赋的信念和持守这种信念的恒心。天赋是老天给的,而相信和持守这种天赋却是人们自己的选择,你选择了什么,你就可以成为什么。

    常言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有著名学者写道,老天让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必定给他预留一个最适合的位置,这位置只属于他自己,他的人生使命就是寻找和认领这个位置,并且在这个位置上不断努力和进取,充分发展和发挥自己的天赋才能。所以,人生在世的首要职责就是“认识你自己”。这是铭刻在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上的著名箴言,它的意思除了传达神要求人有自知之明之外,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希望人们认识自己独特的禀赋和价值,从而实现自我,成为真正的自己。古希腊人还说“性格就是命运”,一旦一个人认清了自己的天性,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人,他也就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不会在喧嚣的世界迷失方向。出于自身生命的根本需要而从事艺术及其他事业的人,不会因为世态人事的变迁而发生动摇。大不了穷些寂寞些,信念犹在志业犹在,安身立命之本犹在,何尝失落?然而,许多人在这方面是模糊的、被动的,他们不是出于自己的选择,而是屈从习惯、时尚、舆论等各种外在因素。比如有人把偶然从事的职业当成自己的终身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一种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到别人发财和挥霍,就觉得自己也要拼命挣钱和花钱;有的人总是谨小慎微,按照别人的眼光和评价去生活。

    在这方面,泉清是清醒的,自觉的。这种清醒和自觉几乎五十年如一日自始至终地陪伴他,保守他,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看顾和护佑着他。他的老师及家乡周口市书协主席刘登龙在为他的书法集作序时写道:“我只是希望他不要在世俗浮薄的环境中乱了分寸,不要在经济的大潮中丧失了艺术,不要在艺术的多元化中泯灭了个性,更不要在张扬个性的喧嚣中流入俗道。我相信,这些担忧,对于永争来说都是多余的。”是的,作为书法艺术上的前辈和知己,他对泉清不仅珍视爱惜,而且还有很深的理解和信任。我相信,这种理解和信任是源于对泉清多年人生经历的了解。

    也许是上天的眷顾,泉清在懵懂的童年就按照自己的天性去生活,去看字、想字和写字了,无论是家里的小屋、学校的教室,还是外面的河滩和沙地,都可以成为他习字的小小课堂。那一个个沉默无语的方块字,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仿佛活灵活现美轮美奂,给他贫困艰苦的生活带来了莫大的乐趣和安慰。中学时,学校就坐落在沙河旁边,他一有空就跑到河滩的沙地上,用小枝条在沙地上练字。虽然那时他还不知道古人对笔墨绘线有所谓“如锥画沙”的描述,可当时的感觉确有那么一点诸如此类的奇妙,以至于成名以后每当抵达海滨城市,他总也忘不了到海边的沙滩上去写字,体验一下古人的艺术感觉,也重温一下儿时的乐趣。改革开放后的一九七九年,他有幸考上了大学,在填报志愿时,他还是凭着对老天的信赖和对天赋的尊重,首先想到了写字,当时没有书法专业,就填报了与“字”有关的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这一选择对他日后的书法事业无疑有着相当大的裨益和推助。

    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泉清最感欣慰和自豪的不是他自己的艺术成就,不是自己获得的无数奖项和日渐隆起的声誉,而是他的言传身教把自己的弟弟也吸引和带领到艺术道路上,使弟弟在部队得到迅速成长和提升。他的书法天赋和对天赋的恒心执守,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弟弟的命运。当然,他的书法成就远不止于此,他的五体书法艺术作品,除了给人们送去丰富多彩、既古典又现代的美感享受,也向人们传达着思想和道德的力量,奉献了颇有价值的精神食粮。

    然而,艺术的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八十年代,当他作为一名穷教师而不惜代价远赴他乡参加书法专业的深造时,九十年代,当他小有成绩后为了更加专注书法事业而放弃人们视作“铁饭碗”的教师公职时,社会和家人的不理解不支持以及物质生活的困窘和压力一股脑儿地向他袭了过来。自家屋子太小,又没有钱买纸墨,就在办公室水泥地上用毛笔蘸清水写字;买不起鱼肉鸡蛋,就靠粗茶淡饭凉开水打发日子;找不到挣钱机会,就去承包墓地刻写墓碑、刻图章、刻瓷盘、刻花瓶、写广告牌……总之,再苦再累再穷,他也要靠写字过日子,绝不离开写字,绝不辜负老天所赐的天赋。这样的生活虽然寂寞清苦,可是有艺术陪伴,有理想支撑,他总是默默地坚持着,奋斗着。他相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相信天无绝人之路,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天道酬勤,相信老天是公平的……

    老天不负有心人,他的坚持和奋斗终于结出了丰硕成果。新千年以来,他在全国性各种书法大赛中屡屡获奖,并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被邀请出访过好几个国家,作品被中外好几家博物馆、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社及党政军领导人、中外名人收藏,还有一些作品被刻入碑石。他的作品及传略被编入多种名人传录和典籍,还被专业艺术机构授予“中国当代十大优秀书法家”、“当代中国书画收藏市场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等荣誉称号。

    他的艺术生命越来越饱满,艺术声誉越来越响亮,物质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似乎应该满足了吧?可是他说,他在艺术上依然很迷茫,他只是一个“花心书法家”而已,表面上看很风光很热闹,实际上,在内心深处却常常有一种无家可归的孤独感。我第一次听到“花心书法家”这个词,觉得有点困惑,又有点好奇。泉清对书法艺术明明是那么专一那么执着,自始至终不离不弃,甚至到了守身如玉、从一而终、无书法毋宁死的地步,怎么能说是“花心书法家”呢?泉清解释说,所谓“花心”,不是说对书法艺术本身,而是指对各种字体都喜爱,对所有漂亮的字都喜爱,都想尝试,欲罢不能,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稳定的、独特的风格,让别人一看到你的字就想到你的人,就知道是你写的,不可能是别人写的,正所谓字如其人,书为心声。

    原来如此!我终于理解了他的无家可归和孤独感所来何从。我相信他的这种乡愁既是艺术意义上的,也是哲学意义上的,因为书法艺术的抽象和玄妙是那么贴近哲学,古人说“书为心学”,书能体现风、神、骨、气。他是一个在艺术上有大追求的人。他不满足于各种字体的字都写得好看,得到人们的厚爱,得到市场的青睐,得到社会的认可,而是在思考如何突破和超越,如何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以至于在书法史上留下自己独特的印迹。就像历史上那些著名的书法大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他很清楚,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是纵横古今、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的结果。王羲之最终把汉魏以来的质朴书风,演变为妍媚流变的新体,他的艺术历程见证了一代书圣成长过程所需要的艰辛与颖悟,他的意义不仅在于“人各有体”和“大人宜改体”,更体现在唐太宗《王羲之传论》提出的“尽善尽美”——尽美在形式,尽善在思想,他的《兰亭集序》就是书法史上尽善尽美的伟大典范。

    泉清希望有朝一日能形成自己的“赵体”,在他的“赵体”书法中,既有形式的完美,又有思想的至善。那就是他的归宿,是他的精神家园。艺术是他的永恒乡愁,也是他的永恒家园,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书道之于他简直就是他的天道,是他的宗教、他的神灵。

我不禁被他对艺术执着的爱和追求所感染和感动。我在心里默默地为他祈福,祝愿他在已经取得的艺术高度上进一步突破和飞跃,祝愿他的艺术生命犹如他的笔名——泉清——如涓涓细流的山泉,永远清澈,永远流淌,流淌到无穷无尽的远方。

2014-12-1

(子君,作家,曾就职于政府机关和新闻单位,现从事文化研究和艺术研究。)

标签:赵永争,书法家
分享: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给力评论,说两句!  共有 0 条评论